2025年9月27日,未来半导体上海讯—— 在近日举行的2025 SENSOR CHINA展会上,上海松伯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靳亚龙接受了媒体群访,深入分享了公司在气体传感器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围、推动国产化替代的战略路径与成果。松伯传感正以电化学、催化燃烧及光学技术为核心驱动力,通过多技术融合创新,为工业安全、环境监测、医疗健康及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精准感知能力。
采访中,靳亚龙重点介绍了其标志性产品——铅氧型氧气传感器。他透露,在工业安全、环境监测及医疗健康等领域,氧气浓度监测至关重要,但过去这一核心部件市场90%以上被进口品牌垄断,导致价格高昂且供应链存在风险。松伯传感自2015年起便认准这一方向,作为国内首批投身该领域研发的企业,历经艰苦攻关,最终率先实现了国产铅氧型氧气传感器的规模化量产,成功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与市场垄断。
深耕细分需求,从“可用”到“好用”
面对当前仍由海外厂商主导的市场格局,靳亚龙认为一个深刻的转变正在发生:国产品牌实现了从“可用”到“好用”,并正在多个细分领域快速崛起。其核心在于深耕本土细分需求,以极致性能和服务实现差异化破局。如今,松伯传感的多系列产品已在工业安全、智慧燃气、无人机巡检等关键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,市场是最公正的裁判。
攻克研发挑战,全流程自主可控
回顾国产化之路,靳亚龙坦言挑战巨大。首当其冲的是在专业人才稀缺的背景下组建核心技术团队;其次,国内在相关精密制造工艺上几乎从零开始,需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工艺研发与生产验证。最终的成功依赖于团队、材料、工艺三大难关的同步突破。如今,松伯传感已实现了从传感器设计、核心工艺制造到最终测试的全流程自主可控,构建了坚实的研产销一体化优势。
在应用领域,公司聚焦于三大核心方向:工业安全、环境监测以及医疗健康与智能穿戴新兴市场。其中,七系一氧化氮传感器已专为医疗级呼出气检测设计,用于高精度分析炎症水平与哮喘风险,标志着其技术正从守护工业及环境安全,延伸至守护人类生命健康。
靳亚龙最后强调,前瞻性的专利布局是企业构建技术护城河的关键决策。通过材料创新、结构设计及多技术路径的专利组合,公司为国产化替代奠定了坚实基础。